華文創作展
自然概念史論

自然概念史論

History of Ideas about Nature

  • 定價:500
  • 優惠價:945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本書為漢語世界第一部探討「自然」概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變的著作,從概念史角度出發,探究「自然」概念的多重淵源與多元脈絡。

  「自然」是當代漢語學術詞彙中語義極多源也極多元的重要概念。自《老子》提出「道法自然」以來,「自然」概念的流變始終與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並行,而如同「道」、「太極」、「涅槃」一般,是極為重要的理論概念,在中國文化史各領域亦扮演關鍵性的角色。

  本書是漢語世界第一部從概念史的觀點出發,探討「自然」概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變的著作。全書由十二個單元組成,撰述的角度是對「自然」一詞的後設反省,內容跨越的年代由先秦直至20世紀,作者分別來自臺灣、香港、美國的人文學者,議題新穎,觀點多元,一編在手,可大致瀏覽「自然」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流變過程。
 

作者介紹

編者簡介

楊儒賓/主編


  1956年生於臺灣臺中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,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。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、宋明理學、東亞儒學等。主要著作有《儒家身體觀》、《異議的意義──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》、《從《五經》到《新五經》》;編著有《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》、《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》、《東亞的靜坐傳統》、《自然概念史論》;譯有《東洋冥想的心理學:從易經到禪》、《孔子的樂論》、《冥契主義與哲學》、《宇宙與歷史:永恆回歸的神話》等書。
 

目錄

「身體與自然」叢書序言╱楊儒賓
導論──追尋一個不怎麼自然發生的概念之足跡╱楊儒賓

【第一部分】

壹、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─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、活力、差異的物化美學╱賴錫三

一、先秦道家「自然」一詞關涉人事與萬物相興發的世界觀
二、《老子》「道法自然」的具體存有論與觀復美學之重建
三、《莊子》天籟物化的差異存有論之一、多景觀
四、結論:「道法自然」落實為「與世俗處」的美學拯救

貳、魏晉玄學中的「自然」義╱蔡振豐
一、前言
二、魏晉玄學中「自然」一詞的使用
三、由「自然」一義延伸對魏晉玄學的討論
四、結語

參、從才性自然到道性自然──道教自然說的興起與轉折╱林永勝
一、前言
二、早期道經的自然觀
三、南朝佛教徒對初期道教自然觀的批評
四、南朝隋唐重玄學派對道教自然說的重構
五、結論

【第二部分】

肆、再論竺法護《正法華經》的「自然」譯詞──透過梵漢對勘的語義解讀╱黃國清

一、前言
二、漢文典籍中「自然」的使用意義
三、竺法護譯經中「自然」譯詞的語義分析
四、結語

伍、理學論述的「自然」概念╱楊儒賓
一、前言
二、天道運行之自然
三、天道之「自然」與「能然」
四、人格熟化之自然
五、小結:「天」與「人」的自然

陸、陳白沙自然之學的定位問題╱黃敏浩
一、引言
二、羅整菴等人對白沙的評論
三、黃宗羲對白沙的評論
四、劉蕺山對白沙的評論
五、總結

【第三部分】

柒、日本「自然」概念考辨╱陳瑋芬

一、前言:日本式「自然」的三個語義脈絡
二、「自然」的「自己如此」義
三、「自然」的「萬一」、「一旦」義
四、「自然」的「自然界」義
五、結語

捌、新「自然」考╱林淑娟
一、前言
二、「譯語」或「新詞」
三、作為「譯語」的「自然」:Nature二義分流的中譯史
四、作為「新詞」的「自然」:從越界到合法性的建構
五、結論:從「自然」到自然觀

【第四部分】

玖、道家之「自然」與海德格之「Er-eignis」╱陳榮灼

一、前言
二、海德格與道家之關連
三、「Er-eignis」與「自然」之相應
四、正確了解Er-eignis之涵義的重要性

拾、論所謂中國古代的自然主義──評李約瑟的觀點╱馮耀明
一、前言
二、陰陽與五行的宇宙架式
三、陰陽家的所謂自然主義是否具有科學性?
四、陰陽五行思想的理性化和規範化作用
五、附論李約瑟所理解的道家自然主義
六、結論

拾壹、懷德海論知覺與自然╱趙之振
一、前言
二、對自然之同質的思維
三、對感官知覺之分析
四、對近代西洋自然觀之批判:自然之二元分裂
五、自然中的對象
六、結語

拾貳、抗戰前後舞臺語言的「自然」──從《戲的唸詞與詩的朗誦》說起╱趙雪君
一、前言
二、白話詩文與聲音表現:國語與白話詩文的「自然」
三、舞臺語言的「自然」
四、《戲的唸詞與詩的朗誦》的時代評價
五、結論

人名索引
名詞索引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3500551
  • 叢書系列:身體與自然叢書
  • 規格:精裝 / 516頁 / 15 x 21 x 7.2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會員評鑑

4.5
1人評分
|
1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4.5
|
2021/11/14
劇透警告
就中國思想史與文化史而言,「自然」是極常見但語義含混的重要概念,然其之所以複雜,即在其語義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源頭,即先秦諸子以下之古典義與外來語,後者又應分別看待六朝時的「西方」(梵語、西域語文)與十九世紀以降的「西方」(以英、美語為主)。
「自然」之古典義由先秦道家提出,《老子》言「道法自然」、「輔萬物之自然」等,其字面義即「自己而然」,一般用以反對來自事物本身之外的力量介入事物的性質,或是形容神格化的「神」之至高無上、自本自根,語義仍承《老子》。而《莊子》在哲學議題上或校正、或承繼《老子》,其「自然」仍取「自爾如是」,如「汝遊心於淡,合氣於漠,順物自然,而無容私焉,而天下治矣。」且《莊子》「自然」義總與「氣化」概念同在,人與物之「自然」皆意指在變化之途中的共在。
六朝時,王弼注《老子》,解釋「自然」為「無稱之言,窮極之辭」,將「自然」提升至理世界的高度;而佛經之翻譯,許多梵文詞彙都譯作「自然」,其紛歧甚至相反意義之詞彙,如「自性」、「無自性」皆譯作「自然」。
十九世紀以降,西文「nature」也譯作「自然」,將「自然」指向一種與人文世界對照的物之世界。牟宗三先生曾說我們現在講的「自然」比較像是「他然」,是被決定好、無法自然而然的,與道家所謂「自己而然」相反,足見今日吾人談「自然」概念之紛雜。
本書從概念史角度入手,收錄十二篇論文,前八篇論及先秦道家的「自然」、道教與佛教交涉後的「自然」、佛教翻譯之討論、理學家的「自然」、西洋衝擊下的「自然」概念演變史,並附上四篇相關論文,內容豐富。然不知為何絕版,是以筆者嘗試簡短評述,並表達再版之期望。
展開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人文社科、生活風格】4/11-4/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,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春旅遊
  • 小天下暢銷展
  • 兒童節書展